
铝业的故事就是能源的故事。
一方面,铝的生产消耗了能源,另一方面,铝的生产是将能源转换为具有独特性能的有价值、可回收的金属,并将能源和价值贮藏在其中。
因此,铝的生产中心的布局取决于能源的可用性 - 长期、经济性的能源 ,以及原材料和市场。
铝土矿的矿山当然都位于有经济性开采价值的地方。长时间以后,随着铝土矿质量的下降(所有的金属矿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新的矿山将具有经济吸引力。澳大利亚、巴西、几内亚和印度是以前的主要矿产区,现在中国、东南亚以及西非也逐渐加入进来。
氧化铝精炼厂一般要接近矿山和港口,以利于运输。当然,铝土矿的发货量越来越大,所以在某些地区,矿山和精炼厂的直接关系越来越弱。除了铝土矿之外,氧化铝精炼厂还要考虑其它原料(比如燃料)的可用性,以及在某些地区(比如中国)精炼厂与冶炼厂的联合。
铝冶炼厂的选址一般取决于能源(电力)成本及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因为冶炼厂一般都要长期生产(超过30年),因此要么跟铝工业经营的发电厂建在一起,要么与发电厂协商一个长期电价,这样铝冶炼厂就可以按照稳定的能源成本来规划生产。
在过去的20多年,许多因素都起了作用,大大改变了铝冶炼厂的地理位置,也改变了原铝工业的结构。最主要的因素是对铝金属的需求的增长,从1990年到现在,需求(和产量)已经翻番。其次,世界能源成本已经增长了很多。在某些地区,已经开始对能源企业征收排放税。能源成本都转嫁到了能源消费者身上,铝工业也是其中之一。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影响传统的铝生产地区,但对新兴的铝生产地区影响较小。此外,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谈判的长期能源合同已经到期,传统地区的生产商正面临更高的能源成本。这些铝厂的设备比较老旧、效率偏低,但设备折旧已经全部结束。
因此,铝产能的增长主要集中于新兴地区,而传统地区几乎没有新的产能,其原有产能也在下降。在阿拉伯湾和冰岛地区,由于能源丰富,而且政府也在寻求经济多元化(海湾国家的石油产业以及冰岛的渔业),并希望以有附加值的金属产品这种形式“出口”能源,因此这些地区的铝产量增长很快。
但是,从199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铝产量和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铝生产国和消费国,几乎占全球产量和消费量的各50%。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的电价几乎是全世界最贵的。尽管发电装机不断增长,但由于经济的飞速增长,工业和居民用电量持续飙升,所以电价一直维持高位。此外,由于中国的电解铝厂都很新,所以其能源效率几乎是全世界最高的。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的铝需求旺盛,加上地方政府为了维持铝产量和就业率(维持高产量就是维持发电厂的基本载荷),所以原铝产量也持续增长,而且其增速跟国内需求增速基本一致。
这样,中国自己的原铝产量就能满足国内需求量,但生产成本很高。由于中国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原铝生产也从河南、山西等传统的生产中心往新疆、青海、内蒙古等新的生产中心转移。这相当于是将全球铝生产的国家级转移模式,复制成中国的省级转移模式。有趣的是,新地区的铝工业增长也正在为新建发电容量提供基本载荷做着积极贡献。而这又将驱动当地经济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铝工业提供铝产品,这将有益于当代人,也有益于后代人。
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原铝产量将超过7000万吨/年。大约有60%的产量将由中国生产,并在中国消费。但巴西和印度等正在成长的市场,以及俄罗斯、非洲和东南亚等有资源和能源的地区将再一次改变铝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其向南、向东发展。